打造高性能零碳产品,迈向无“塑”未来

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不断涌现的挑战,我们坚信材料可以成为创新解决方案的关键。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无论是减少排放,还是全面整合回收,都是我们加深理解、推动创新、共同进步的绝佳机遇。

无论您身处汽车、皮革制品还是玩具行业,我们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不尽相同,但都存在共通之处。因此,让我们齐心协力,将我们的能量、创意和投资转化为具体的解决方案,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您是否已准备好迎接这项挑战?

您希望我们共同应对哪些挑战?

实现低排放(力争零排放)
Read more
废弃物再利用转化为必需品
Read more
探索原料的无限可能
Read more
实现从100%再生到100%可回收的飞跃
Read more
制定标准时纳入环境考量
Read more
Icon Cloud Green

实现低排放(力争零排放)

如何研发低碳足迹的替代方案,以实现材料的绿色飞跃

我们面临何种挑战?

在全球资源日益紧缺、气候变化加速的严峻形势下,减排需求已刻不容缓。这已成为各国政府、广大消费者以及包括我们在内的企业界的首要任务。为了达成这一远大目标,我们必须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推动从设计源头到报废回收的全价值链脱碳化。

我们如何应对?

除了关注制造过程中的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外,实现转型还要求我们削减范围三排放,这涵盖了上游的零部件和材料生产,以及下游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寻找或开发专为范围三设计的低碳替代材料,并确保这些材料易于回收利用。

Icon Bottle Green

废弃物再利用转化为必需品

如何让废弃物变身为美观新潮的材料,应用于汽车、玩具及日常用品制造

我们面临何种挑战?

回收利用现有材料是摆脱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关键。然而,当前大众对回收材料普遍存在误解,认为其在质量、性能以及美观性上都存在缺陷,甚至将其视为乏味或丑陋的代名词。

我们如何应对?

我们需要向企业和消费者展示,由回收材料制成的创新材料,在质量和美观上,完全能够达到甚至超越原生材料的标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共同协作,拓展设计的多样性,提升饰面品质,并大胆探索全新的美观设计。

6%

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中只有6%被回收利用

Icon Leaf Green

探索原料的无限可能

如何构建稳定可靠的循环原料供应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

我们面临何种挑战?

化石燃料衍生的塑料由多种特性各异的聚合物构成,这意味着用生物质或再生材料替代大量原生聚合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替代材料的循环来源必须易于获取,供应充足且稳定,并且最终产品必须始终满足严格的行业标准。

我们如何应对?

价值链中所有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是推动创新的关键,若能实现生产基地附近的协同办公,则效果更佳。人工智能正逐步应用于配方预测,以及提升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我们已积极投身其中,并对未来的无限可能充满期待。

制定标准时纳入环境考量

如何重塑制造业,将环境考量纳入产品设计的核心

我们面临何种挑战?

汽车等工业领域对材料的技术要求极高,对性能、耐用性和成本都有着严格的标准。要在材料规格中融入环境标准(如碳足迹、可回收性、生物质含量和报废处理难度),并同时满足甚至超越其他既有要求,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并进行深远的变革。

我们如何应对?

将环保理念融入产品核心,意味着在新型低碳材料研发之初,便将环境标准纳入考量。例如,通过生命周期评估(LCA)量化材料的环境影响,或与制造商紧密协作,共同重新定义材料的标准。纵使前路漫漫,我们亦坚定不移,锚定绿色未来。

Icon Recycle Green

实现从100%再生到100%可回收的飞跃

如何促进循环经济,实现全方位回收利用

我们面临何种挑战?

利用回收材料制造新型材料固然是积极的第一步,然而,若要实现真正的循环经济,并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还需要确保这些新材料拥有合适的技术特性以便回收利用。更重要的是,它们要切实可行地被回收利用,并且回收过程简便易行。

我们如何应对?

政府与私营部门的紧密协作,是实现创新且高效回收方案的关键。此外,回收流程与产品设计的变革也至关重要。尽管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我们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潜力。

7.36亿吨

根据经合组织研究预测,2040年塑料产量将达到7.36亿吨,比2020年增加70%